呼和浩特市强化“六个一”保障措施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023年7月27日—28日,内蒙古自治区“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鄂尔多斯市召开。会上,副市长马丙全就呼和浩特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进行主旨发言并研讨交流。

一、提早谋划、打好基础


(资料图)

面对新领域、新机遇、新挑战,坚持做到"六个一",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依托已经成熟运转的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领导小组,以发改、工信、住建等10家市级部门为重点,建强工作专班,建立起定期调度、信息报送、督办落实、宣传教育、考核评估等一整套工作机制,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二是明确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以项目建设为引领,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城市建设管理有机融合,同生态保护、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资源化利用、乡村振兴等统筹开展,带动各级各相关部门同向发力、一体推进。三是制定一套可行的工作方案。研究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和2023年重点任务清单,各地区及10个重点部门同时制定了各自的专项建设方案。四是召开一次动员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春节一结束,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暨“无废城市”建设动员会议,凝聚思想共识、周密安排部署。五是组织一次高水平培训。专门邀请生态环境部固废司温雪峰副司长、固管中心胡华龙副主任、固体部室罗庆明主任,生态厅固废处朱建清处长等领导和专家一行赴我市开展调研指导,并举行全市专题讲座。六是研究制定一个成熟的项目清单。反复研究梳理出涵盖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医疗垃圾处置、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等领域,总投资55.6亿元的42个重点项目。

二、统筹联动、一体推进

聚焦工业、农业农村、生活、建筑、危险固废等五大领域,依托自身优势,结合地区实际,以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综合利用、高效利用为导向,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见实见效。

一是加快工业绿色发展转型,拓宽工业固废利用渠道。重点围绕生态修复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延伸三个方面实现破题。生态修复治理方面,紧紧围绕我市"两屏四带"的生态空间布局,特别是建设好南北两道生态安全屏障,北部大青山,已成功申报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将利用3年时间彻底完成508个废弃矿坑治理。南部黄河湾,全面推进大唐托电圆兔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兼顾了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资源整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推广以工业固废作为公路修建材料。正在实施的省道311线武川至杨树坝段一级公路项目,计划使用240万吨尾矿料、电石渣等作为路基垫料,目前已使用86万吨。产业链延伸方面,通过在火电企业周边布局固废循环利用企业,有效延伸产业链条。

二是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畜禽污染防治等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提升秸秆、废旧地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市废旧地膜回收率达到83.0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达到90%以上。

三是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加强生活源固废全流程管理。启动全国首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协同焚烧医疗废物地方标准制定。全面推进"限塑令"和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全市上半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到97.92%,使用可循环快递包装箱(盒)的邮件达到8.59万件,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瓦楞纸箱346.8万个。强化分类投放。全面开展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打造了4个示范街道,20个示范社区,100个示范小区。同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开展"一镇两村"试点,实现了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加快终端创建。出台呼和浩特市"无废细胞"建设标准,先行先试开展"无废细胞"创建活动,目前已公布第一批16个"无废细胞"创建名单,正在开展第二批创建工作。

四是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问题。统筹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垃圾规范化收运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绿色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筑面积约193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建筑面积约52.53万平方米,占比27%。

五是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紧盯危废处置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精准实施危废全生命周期监管。进一步明确了公安、交通、应急等7部门危废管理责任,形成打击环境违法合力,查处1起跨区域危险废物倾倒案件,全面开展了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优化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布局。拟在9个旗县区分别设立1家废铅蓄电池收集企业和1家废矿物油收集企业,目前已建成投运6家,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小微源产生企业收集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危废处置利用能力。已建成武兰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正在开展和林格尔医废处置项目验收,加快推动天皓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落地实施,项目全部建成后,我市危废处置能力将达到36万吨/年,实现危废的自产自处。

三、强化保障、确保成效

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强化",为高质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呼和浩特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制度(试行)》等35个政策文件,完善了固废统计范围、口径、分类、管理等相关制度。二是强化技术支撑。先后设立以粉煤灰为重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专项;与内蒙古工业大学联合研发畜禽粪污发酵还田科研攻关;与生态环境部固管中心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与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我市提供"外脑"支持。三是强化环境打造。针对产废单位面临的危废处置难题,研究制定了危废豁免利用需采取的形式、备案程序和要求,为企业发展打造最优环境。目前,已为3家企业完成含双氧水包装桶豁免资质备案,成功解决了蒙联石化废硫酸处置、天野化工再生碱处置等问题。四是强化资金保障。用活用好财政、金融两个渠道。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6.84亿元用于矿坑、尾矿库生态修复治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实施总投资54.39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项目建成后我市各类固废综合利用水平将大大提升。五是强化日常监管。充分运用技术、执法两种手段。一方面,运用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实施动态监管、远程管控、稳定性监测和安全评估等综合措施,构建管控方式立体交叉、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六是强化宣传教育。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利用"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最后,马丙全副市长表示,呼和浩特市将坚决扛起“无废城市”建设的政治责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相关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盟市好的经验做法,做强项目、做实举措、做优环境、做大规模,高质高效完成好“十四五”时期建设任务,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首府力量。

关键词:

上一篇:“关键时刻还得部队上!”暴雨致1500余名旅客滞留保定东站,救援队伍确保安全转运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门推荐